游客
题文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材料三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的主要政策。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己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4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美国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诞生对美欧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以来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概述汉代丝绸贸易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的东西方丝(绸)贸易的途径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的中外知识,分析出现这一不同的国际因素。

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材料二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

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二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弊端。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中国史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商朝祖先)、后稷(周朝祖先)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前者史家”与“近世史家”史学研究的不同点。
材料三《历史研究》于1954年2月创刊,到1966年5月停刊。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界就许多问题进行了争鸣和讨论,《历史研究》是开展学术争鸣的一个重要园地。1966年6月以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历史研究〉是资产阶级史学的反动堡垒》等文章, 1967年,《历史研究》被迫停刊。197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指出“为适应批林批孔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出版《历史研究》。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鼓励学术争鸣,召开学术会议;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摘编自宋德金《<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历史研究》发展变化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