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一时数千房屋倒塌,百人遇难,万人伤残,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根据以下材料,探究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乘直升飞机亲临灾区察看灾情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受灾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材料二: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行动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同时人们也关注着各种救灾物资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材料三:大灾面前,大爱涌来。灾情发生后,各地志愿者如潮水般涌入灾区,从雅安、荥经等方向通往芦山的道路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严重的拥堵,有志愿者去添麻烦,有志愿者去干实事。广大网友呼吁,当前的救援工作应该服从政府的统一安排,要避免无序无组织的救援活动。
(1)材料一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体现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说明如何监督政府对救灾物资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与这名同学谈谈应该如何处理学习中遇到的烦恼。
(要求:从五个不同方面提出你的具体建议,并阐述清楚相应的哲学依据。只答具体建议和只答哲学原理都不能得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2011 年的毕业生人数 650 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观念因素——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区域因素——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能力因素——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信息因素——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简要回答: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据报道,为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某地不断创新思路,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实效。运用辩证的唯物论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
(2)为什么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