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分别点燃一小块纯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MgCl 2、KCl和MgSO 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点表示t 2℃时KCl和MgSO 4的溶解度相等

B.

t 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 2

C.

将t 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 4

D.

t 2℃时,将40g MgCl 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

A.

A

B.

B

C.

C

D.

D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锂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B.

锂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C.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金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化石燃料的燃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