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 |
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
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用刻度尺测量出P、O之间的距离并记录;
G.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________.
2)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3)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如图所示为“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中,
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的是
A.将条形磁铁插人线圈 | B.将条形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
C.将条形磁铁放在线圈中不动 | D.将条形磁铁从图示位置向左移动 |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只需打一条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
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 |
C.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
D.两相邻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s |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先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伸长的橡皮条位于图中AO位置;若改用一个弹簧秤拉,要产生相同的效果,
则应只要
A.把橡皮条拉直 | B.准确记录细绳的方向 |
C.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 D.将橡皮条拉成同样的长度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每一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用橡皮筋的条数,表示弹力做功的倍数,用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每次实验中小车最后获得的速度,就可以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测得如下表实验数据。
橡皮筋的条数 |
1 |
2 |
3 |
4 |
5 |
v/m·s-1 |
0.57 |
0.80 |
0.97 |
1.13 |
1.27 |
v2/(m·s-1)2 |
0.32 |
0.64 |
0.94 |
1.28 |
1.61 |
分析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力对物体做的功与▲成正比。(填“v”或“v2`”)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四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 =▲ m/s。由纸带的信息可得出小车的运动是▲ (填“加速运动”、“ 匀速运动”或“减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