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始。读“五普”、“六普”相关统计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下列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在人口构成特征及其成因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人口比例上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进 |
| B.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下降——郊区城市化和生育成本提高 |
| C.劳动人口比例增大——人口出生率低和人口流动加快 |
|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不足和社会负担重 |
下列中,不能通过人口普查弄清的是
| A.人口数量 | B.人口年龄构成 |
| C.城市化水平 | D.人口合理容量 |
2009——2010年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寒潮不断,连连创低温记录。山西作为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在保证我国北方冬季煤炭供应中起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山西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由以输出原煤为主转向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下图为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该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关于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回答问题。
M市发展棉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共同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位于长江三角洲,市场广阔③临近原料地④沿
河,水源充足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下题。
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分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混合农业 |
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 B.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
|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