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个人,梦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冀;对于一个民族,它则是凝聚的共识,行进的方向,也是为实现梦想而生发出来的全民族的热情、动力和担当。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生存实践、发展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是中国未来前景和中国道路的新的规划蓝图;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高度凝练的形象化展现;是中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理念。
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想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它通过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他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具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1)有人说,“中国梦”总体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让“生活在我国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材料一: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大军,一台终端设备,一个账号,便可以发布自己的文学作品,而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地改编自网络小说,其中不乏为人称赞的优秀的作品。与此同时,暴力、淫秽等负面元素在众多的网络文学中亦呈泛滥之势。
材料二:2014年4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公告宣布:自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中,许多知名文学网站都被列入整改名单。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公民在发布网络文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净化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2013年1月至2014年初,可恶的雾霾成了万民心中之堵,全国3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PM2.5频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肮脏”的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宣传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作出相应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同时,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给我们的启示。
(2)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保宣传和增强公民环保意识的意义。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某校高二(5)班召开“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美丽家园”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积极展开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了解新布局]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十六届六中全会增加了社会建设,十八大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增加了依法治国。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不断拓展,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领悟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了这一目标。江苏省扬州市也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好扬州”的目标。扬州市在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对全市进行总体规划,大力发展扬州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美好扬州建设。
(2)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建设“美好扬州”的做法。
[助力新蓝图]
王同学在交流中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建设美丽家园,要坚持生态优先,形成“城美人富”的良好局面;坚持因地制宜,彰显本地特色,使扬州更具魅力;注重挖掘和弘扬扬州优秀历史文化,在保持城市建设共性的基础上,彰显扬州古典元素和特色。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美丽家园献计献策。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但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据某知名机构调查,94.1%的中国人都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现象,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汉字危机”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容易沉浸在方便快捷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惊讶和欣喜中,往往忽视对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旧事物”进行保护和传承,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悄悄退化;人们从狭隘的实用主义立场去看待汉字,将汉字仅视为一种书写工具,在生活中往往忽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内涵,造成汉字书写的遗忘;还有就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汉字危机”的出现。
(1)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汉字危机”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面对“汉字危机”的现实,人们根据汉字文化传承的特点,采取了不少的方法。近两年,央视举行的“汉字书写大赛”和“中华成语大赛”等新形式,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请为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并写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