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图甲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指针偏转。逐渐向右移动滑片,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示数仍然为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正确操作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发光情况 |
明亮 |
亮 |
更明亮 |
较亮 |
较暗 |
微光 |
熄灭 |
熄灭 |
电压U/V |
2.5 |
2.1 |
3.0 |
1.7 |
1.3 |
0.9 |
0.5 |
0.1 |
电流I/A |
0.28 |
0.26 |
0.30 |
0.24 |
0.21 |
0.19 |
0.16 |
0.05 |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②7、8两次实验中,灯泡熄灭的原因是 。
③小灯泡在断电一段时间后的电阻可能是 (填“0Ω”、“1Ω”、“2Ω”或“8.9Ω”)
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12.82cm,乙测得的结果是12.8cm。
(1)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2)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mm,则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①选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②取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③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④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上述步骤中有一步是错误的,它是第步,应改为。
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某次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在上一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光屏上能否得到完整的像?
答:_____。
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机械钟,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的图示位置后(如图所示),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_。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