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水的沸腾规律”的实验时,热量由酒精灯的火焰传递给试管中的水,但不会反过来传递,这说明热量的传递具有 性;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
某同学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
A处的电流IA/A |
B处的电流IB/A |
C处的电流IC/A |
1 |
0.10 |
0.12 |
0.22 |
2 |
0.20 |
0.24 |
0.44 |
3 |
0.25 |
0.30 |
0.55 |
⑴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⑵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以下是小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每隔2min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当地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利用如图电路,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甲、乙、丙是镍铬合金丝,甲、乙长度相同,乙、丙粗细相同。实验中,根据判断接入M、N两点间电阻的大小,探究导体电阻与其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选用的电阻丝是。如果选择乙和丙来做实验,还可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的关系。
王红同学的实验小组进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三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的方法
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如图所示寒暑表温度计的示数为℃,它能测出的最低温度是℃。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小王在上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
光屏上像到凸稼镜的距离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1)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2)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记录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