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写出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②CO32- 的空间构型是 (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 被氧化为CO2,HCHO 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 分子的结构式为 。
②CO2分子中C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
③1 mol甲醛(HCHO)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
(3)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溶液可生成[Cu (NH3)4 ]2+。不考虑空间构型,
[Cu (NH3)4 ]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1)H2S:
(2)NH4HSO4:
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SO4:
(4)Na2CO3:
(5)AlCl3+NaHCO3: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溴水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
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查阅资料显示:溴水是溴(Br2)的水溶液,呈黄色;溴水中含有溴单质。
⑴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⑵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所致。
⑶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除氯化亚铁溶液和溴水外,还有供选用的试剂:
a、酚酞试液;b、CCl4;c、无水酒精;d、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来
|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
| 方案1 |
||
| 方案2 |
⑷结论:氧化性:Br2>Fe3+。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⑸实验后的思考
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填离子的化学式)。
②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气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1)1molA与D的氢化物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3)表中的另一种金属元素(未标出)的单质G,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转化
其中
化合物M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则M的化学式为;
K的溶液与过量B的某种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由G元素和C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A、B、C、D、E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B为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常温下,若A为气态单质,c为非金属氧化物,A、C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相对分子质量E>D,则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检验D中阴离子所用试剂为:。
(2)若A为短周期
的金属单质,D为气态单质,C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时,该反应都能进行。写出
C溶液呈强碱性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若A、C均为化合物,E为白色沉淀,C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写出E可能的物质的化学式(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