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2Fe(s)+3CO2(g) △H
(1)已知:①Fe2O3(s)+3C(石墨,s)=2Fe(s)+3CO(g) △H1=+489.0 KJ·mol-1
②C(石墨,s)+CO2(g)=2CO(g) △H2=+172.5KJ·mol-1;则△H=            kJ•mol-1
(2)高炉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温度升高后,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
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2.0
1.0
1.0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当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甲容器中CO的平衡时的速率小于乙容器中CO平衡时的速率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3:2
D.增加Fe2O3的量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Ⅱ.(1)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种CO分析仪的传感器可测定汽车尾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该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其中电解质是氧化钇(Y2O3)和氧化锆(ZrO2)晶体,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过程中无气体产生),则负极的反应式为           

(2)以上述电池为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成图一电解池。
①若X、Y为石墨,a为2L 0.1mol/L KCl溶液,写出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②若X、Y分别为铜、银,a为1L 0.2mol/L AgNO3溶液,写出Y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3)室温时,按上述(2)①电解一段时间后,取25mL上述电解后的溶液,滴加0.4mol/L醋酸得到图二(不考虑能量损失和气体溶于水,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结合图二计算,上述电解过程中消耗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②若图二的B点pH=7,则滴定终点在          区间(填“AB”、“BC”或“CD”)。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X、Y是短周期同主族元素,Z是过渡元素,化合物Z2X、Z2Y可发生如下转化。

(1)X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Z2Y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蓝色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3)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 度(℃)
360
440
520
K值
0.036
0.010
0.0038


(1)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②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
③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填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H2O (g)CO(g)+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
中的 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 (g)+H2(g) 获取。
①T ℃时,向容积固定为5 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
为0.08 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
②保持温度仍为T ℃,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
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 (CO) : n (H2O) : n (CO2) : n (H2)=1 : 16 : 6 : 6

某工厂的废金属屑中主要成分为Cu、Fe和Al,此外还含有少量Al2O3和Fe2O3,该厂用上述废金属屑制取新型高效水处理剂Na2FeO4(高铁酸钠)等产品,过程如下:
I.向废金属屑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II.向I所得固体中加入过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III.向II所得固体中继续加入热的稀H2SO4,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CuSO4溶液;
IV.(1)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II所得的滤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表明滤液中不存在Fe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
可能的原因
(3)步骤III获得CuSO4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4)步骤II所得滤液经进一步处理可制得Na2FeO4,流程如下:

①测得滤液中c(Fe2+) 为a mol·L-1,若要处理1 m3滤液,理论上需要消耗25 % 的H2O2溶液_________kg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写出由Fe(OH)3制取Na2Fe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实验室中常用E溶液吸收多余的C。(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B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固体E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C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将B的浓溶液与H的浓溶液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气体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E溶液吸收C,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向吸收液中持续通入SO2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开始时,溶液上方出现白雾,试纸a变红。甲同学认为是HCl使a变红,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乙同学的认为使a变红的是(写出一种即可)。
②片刻后,溶液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试纸b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b变蓝的原因
③最终试纸b褪色。同学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I2有还原性,黄绿色气体等物质将其氧化成
IO3,从而使蓝色消失;二是

X、Y、Z、W、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之比为1:2, Y原子和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W和R是同周期相邻元素,Y的氧化物和R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元素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单质铜和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元素W位于周期表的第族, 其非金属性比元素R弱,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原

(4)R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工业上用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做其吸收剂,写出吸收剂
与足量该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Y和Z组成的化合物ZY,被大量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工业上用Z的氧化物、X单质和Y单质在
高温下制备ZY,其中Z的氧化物和X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