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原因。(4分)
(2)材料二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期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刺史的职责是“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六条问事”是:第一条,势家豪族土地数量和住宅规模超过制度规定,依仗财大势强欺凌贫穷弱势者。第二条,“二千石”不按皇帝命令办事,不遵守法律制度,背公向私,假借诏令以牟私利,损害百姓利益,掠夺民脂民膏,聚敛财富,为非作歹。第三条,“二千石”不认真查明疑难案情、草率定案,胡乱杀人、怒则乱罚。喜则乱赏,烦扰苛暴,残民以逞,为百姓所痛恨,弄得天怒人怨,山崩石裂,灾异妖言并出。第四条,“二千石”选人用人不公,嫉贤妒能,压制人才,任人唯亲,亲近信用顽劣奸诈之徒。第五条,“二千石”子弟仗势逞威摆阔,干预公务,染指司法,向主管人员请托。第六条,“二千石”不讲公德,不顾体统,低三下四地巴结豪强,贿赂公行,破坏政令。(汉代郡守、国相年俸二千石谷物,所以常称他们为“二千石”)。
——摘编自田九川《历史上的“刺史巡视制度”》
材料二据《世法录》记载,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御史雷励误把良民判为徒罪。明太祖查获其事,责之日:“朝廷能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理冤枉?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并命法司论雷励之罪,以示警戒。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宣宗又特谕都察院:“朝廷设风宪(掌管监察的御史),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选授)风宪。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
材料三 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迟缓、不作为及其他)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刺史巡视监察的对象、内容。
(2)提炼材料二中明朝有关监察方面的主要信息。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要说明。(不得摘抄原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
材料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海外贸易的中心和贸易方式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在地域上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
(30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世界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迅速扩张,何时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备受关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提出一套推算模式,推估中国可能在2019年成为世界经济龙头。……中国则将在2019年取代美国,执世界经济牛耳。若是中国的实质经济增长降到年均5%,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国将到2022年才能超关夺冠。当然,美国人仍将比中国人富裕得多,因其人均GDP届时是中国人的4倍多。
材料二:不过,鉴古推今未必准确,1980年代中期日本广获看好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结果却不然。而且,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缩减,以及生产力增长减速,中国经济增长必会趋缓。……马凯硕被认为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第一智囊,他表示,西方现在因为中国的崛起而不安,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因此,西方在四处寻找政治同盟,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在亚洲,你看到西方在努力维持它和日本、韩国的联盟。现在,印度和欧美也经常眉来眼去,西方的思维是: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印度,它将可以用来平衡中国。
----新加坡学者:中国主导“和谐亚洲”
材料三: 2012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贸易保护政策和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不振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运行;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迅速传导至我国,并进一步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针对国际经济的新形势,我国政府洧必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英国《经济学人》观点的合理性。(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有哪些?(9分)
(3)面对当今的世界形势,我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局势。(12分)
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请回答:
(1)美国是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面临的问题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