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朋友Tom来信询问最近中国各地,尤其是北京,雾霾天气严重的情况。请你给Tom写封邮件。内容包括:
1. 对雾霾天气的情况描述
2. 雾霾对健康,生活及交通等的影响
3. 你的看法或建议
要求:100字左右(已给出部分不计入字数)
雾霾天气: the hazy weather
Dear Tom,
I’ve received your letter and thanks for your concern.
Best wishes
Yours,
LiHua
实现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善于言表,更要学会倾听。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为“Being a Good Listener”的英文演讲稿。
为何倾听 |
表示尊重,增进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
谁为倾听 |
家长倾听孩子 |
理解孩子,消除代沟,…… |
老师倾听学生 |
了解学生,满足需求,…… |
|
同学相互倾听 |
增进友谊,互帮互学,…… |
|
怎样倾听 |
(请考生联系自己拟定内容,列举两至三点。) |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50左右。开关和结尾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演讲稿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学校及本人姓名。
Good afternoon , everyone !
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 Being a Good Listener ” .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
第16届亚运会今年在广州举行。假设你是亚运会志愿者,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给外国客人介绍广州的新地标—广州新电视塔。
[写作内容]
建筑名 |
广州新电视塔(the Guangzhou New TV Tower) |
动工时间 |
2004年9月 |
竣工时间 |
2009年12月 |
位置 |
珠江(the Pearl River)边 |
占地 |
84,000平方米 |
高度 |
600米 |
花费 |
22亿元人民币,55,000吨钢材 |
配套 |
空中花园(sky gardens),酒吧,装有彩灯 |
其他 |
成为广州新景点及城市地标(landmark),独特的设计吸引世界的关注 |
[写作要求]
1. 词数110词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连贯;3. 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4. 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The passage below “Let’s Live a Low-carbon Life(让我们低碳生活)”is about what is low-carbon living, why we should live a low-carbon life and how we can live a low-carbon life. Part of the article is written. Please finish the rest of it in over 120 words.
Let’s Live a Low-carbon Life
Low-carbon everyday living means that men and women really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cut down resource consumption (资源消耗) to decrease discharge (排放) of carbon dioxide in order to lessen pollution to atmosphere and relieve deterioration (恶化) of eco-environment.
请以学校广播(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of Our School)为题,介绍我校的校园广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字数不少于80字。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设你是李明,是某校高三学生。最近你校开展了“如何走出困境”(How to walk out of the trouble?)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见下表。现在请你用英语给报社编辑写一封信,客观的反映调查结果以及你的看法。
所占比例 |
求助对象 |
原因 |
50% |
同学,朋友 |
年龄相近,易于沟通 |
30% |
老师,家长 |
经验丰富,可以信赖 |
15% |
书籍,媒体 |
从类似的案例中得到启迪 |
5% |
自己 |
难以与他人相处 |
注意:
1. 文章开头部分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2. 词数100左右
editor,
I am a student of senior 3.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the survey we’ve had about “How to walk
out of the trouble?” in our school.
Yours,
Li 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