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组图回答问题: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各是什么?
(2)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什么? 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这是为什么?(3分
(4)请列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民主法制、外交、祖国统一、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一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
(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3月,左宗棠移驻肃州(今酒泉),督率220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势,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备方针,指挥清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西域都护府的目的。(2分)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特殊的政治制度?(1分)
(4)综上所述.说明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1分)
观察左图《卢沟桥事变前形势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九一八事变发生地 B.“双十二事变”发生地
(2)请根据图片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历史上,美国和日本就是一对“剪不断、理还乱”的欢喜冤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是打开近代日本国门的国家,至此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这一史实指什么?日本通过什么举措摆脱了民族危机?
(2)一战以后,为调整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国发起召开了什么会议?构成了什么体系?
(3)二战期间美日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列举一例说明。
(4)二战以后,美国在经济上扶持日本,在政治上迫使日本实行民主改革,日本由此步入经济快车道,结果如何?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向国际社会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你认为日本适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吗?请说明理由。
(5)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必将加快世界格局什么趋势的发展?美日为遏制中国频频联合制造事端,对此你有何建议?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大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2)材料二所提的道路是什么?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3)材料三中的“中国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怎样理解?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对近现代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