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具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中曲线的来历:材料培养→用某种溶剂配置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测量、记录→统计、计算并分析。如果选择小麦,需要将切取的胚芽鞘尖端下的一段用蒸馏水浸泡,其目的是去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图中的三条曲线呈现出生长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是 ;A、B、C三点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说明 。
(2)如上右图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 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 的活性实现的。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青少年食用豆芽,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会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
(4)农业上棉花“打顶”有利于增产,依据的原理是 。
(14分,每空2分)观察下面发生在真核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回答问题:
图1图2
(1) 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①表示的有机物为________。
(2) 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连接甲和丙的化学键是_______。
(3) 图2过程发生的场所(细胞器)是________,如果一个细胞中的④由180个核苷酸组成,则它最多能编码________个氨基酸。
(4)写出该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
(10分,每空2分)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
(1)⑤过程应用的原理是,⑦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2)④过程形成的AaBB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甲乙通过上述方法能培育得到AAbb的最快途径是。
(3)⑥过程发生的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期。
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时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___。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
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膜外。
(3)用a刺激传出神经元,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图乙,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 ___________。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传出神经元,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用a刺激传出神经元,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①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受损;
②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③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 _______受损;
④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 _______ 受损。
右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请分析回答:
(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______ ,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调节。
(2)甲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_作用。
(3)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
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