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A)="0.15" mol/(L·min) B.v(B)="0.6" mol/(L·min)
C.v(C)="0.3" mol/(L·min) D.v(D)="0.1" mol/(L·s )
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 B.4种 | C.5种 | D.6种 |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 2Cl-![]() |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l2+2e-=2Cl- |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
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含有 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
B.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
D.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
实验: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
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g) ![]() |
B.滤液b中不含有Ag+ |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金属铅后,c(Pb2+)增大 |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的△H>0 |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