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试金石。安徽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提升幸福指数,建设生态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信息一 经济发展与幸福指数
近几年来,安徽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镇化率也有大幅度提升,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结合信息一,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为提高安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二 文化建设与幸福指数
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从建设“好”文化到建设“美”文化,提升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丰富了文化建设新内涵;从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到提升“文艺素养”;塑造了懂得“美”的建设者和文化消费者。蕴含着丰富生态文化智慧的美好安徽提升了安徽人民的文化幸福感。
(2)结合信息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何如提升居民的文化幸福感?
信息三 生态文化与幸福指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与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安徽省委省政府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安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3)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结合信息三简述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核心技术,不愿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了宏观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材料一 3月22日,我市召开创卫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春季会战工作调度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落实责任,对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按时彻底解决。要上下联动,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形成创卫环保综合整治强大合力。
材料二 《哥本哈根协议》提出每年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总额1000亿美元的应对气候变化资金。但现在发达国家讨论的数字只有100亿美元,且不愿考虑中长期问题,这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要求相差很远。
(1)保护环境需要公民、政府共同努力。请结合德州实际,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具体建议。(4分)
(2)请你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评价发达国家的做法。(6分)
“起步较晚、治疗不规范、发展不平衡、一哄而起。”有专家这样概括中国器官移植的现状。供体资源的严重缺乏,引发了器官买卖的暗箱操作, 有人为高额利润锐而走险。
(1) 现代生命科学有哪些新贡献? (3 分 )
(2) 你认为人们在研究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实践中, 应该遵循哪些必要的伦理原则 ?从材料中看,器官买卖可能违背哪些伦理原则,说明理由。(7分 )
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以英雄模范人物的感召人物,大力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向“双百人物”学习,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材料一:2011年3月18日,中国(济南军区)第八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225名官兵,从河南省新郑国际机场载誉出征,奔赴万里之外的维和任务区。目前,中国共有1958名官兵在联合国10个任务区和维和部队执行任务。
材料二:2011年3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尽快促使利比亚问题有关各方实现停火。
材料三:2010年11月,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团结协作,深化反恐、防灾减灾、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交流合作,开展政策协调和对话,加强经验交流和技术援助,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安全、有利、便捷的环境,共同保障本地区人民安全和福祉。”
(1)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如何?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