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A的烧瓶中可装试剂                                               
(3)B装置的名称是                    ;E装置的作用                      
(4)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有a 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b个,则伏加德罗数常数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6)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实验研究中人为只改变一个因素(调节变量),其他因素保持相同,观察测定因调节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因素(因变量),从而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中学化学中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例子很多。请分析或设计:
①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材安排了利用Na2S2O3与H2SO4反应的一组对照实验(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烧杯
编号
加3% Na2S2O3溶液体积(mL)
加H2O体积(mL)
加(体积之比为1∶2)H2SO4溶液体积(mL)
所需时间(s)
1
5
5
2

2
7
3
2

3
10
0
2

在三个烧杯(底部有黑色“十”字标记)内分别加入表中所示体积的三种液体,搅拌并开始计时,到出现浑浊使烧杯底部“十”字看不见时停止计时。比较所需时间,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实验中,温度和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是保持相同的因素,调节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
②运用控制变量原理设计实验,利用纯碱溶液探究温度对盐的水解的影响,简述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73 K时,H2PO3与OH发生如下反应:
H2PO3+OHHPO32+H2O
反应结果如表所示:

H2PO3起始浓度(mol/L)
0.10
0.50
0.50
OH起始浓度(mol/L)
1.00
1.00
4.00
反应速率[mol/(L·s)]
3.2×10-5
1.60×10-4
2.56×10-3

如果用v=kcm(H2PO3)·cn(OH)表示反应速率(k为与浓度无关的常数)
①k=________,m=________,n=________。
②若c(H2PO3)的起始浓度为0.20 mol/L,c(OH)的起始浓度为1.50 mol/L,则反应速率v=________。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 H2SO4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序号)________.

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 kJ/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平均温度差(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和0.50 mol/L H2SO4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结果的数值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

(Ⅰ)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SO42 、MnO4、Cl 、Br、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现象如下: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pH>7;
②向溶液中滴加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③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和HNO3混合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另取原溶液少量加入Ba(NO3)2和盐酸的混合液,产生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⑵写出步骤②中的离子方程式
(Ⅱ)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可能的原因:

简述设计实验证明: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还含少量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物及硅的氧化物。以下是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晶体的流程图:

(1)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操作Ⅱ用到的仪器有
酒精灯、玻璃棒、_________、坩埚钳和三角架。
(2)生成气体X的化学方程式为
(3)使用试剂B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为Fe3,试剂B最好选用_______(填选项序号)。
A.酸性KMnO4溶液 B.双氧水 C.浓硝酸 D.氯水
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

试剂C的使用是为了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沉淀予以分离。试剂C宜选用 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稀硫酸 B.NaOH溶液 C.氨水 D.CuO
为完全除去溶液c中的Fe3而又不使Cu2沉淀,则应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溶液中Fe3是否完全除去(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