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中心 |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
C.总统和议院之间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
D.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
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由此可以反映近代旅顺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A.中西合璧 | B.完全西化 | C.主动接受 | D.被动接受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
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
D.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