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
|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 |
|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
|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
|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
| A.工农武装割据 | B.坚持“城市中心” |
| C.坚持“持久战” | D.实行人民民主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 )
| A.颁布《临时约法》 | B.实现国共合作 |
| C.提出平均地权 | D.建立同盟会 |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 B.维新变法运动影响 |
| C.辛亥革命的影响 |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传统文化重人伦轻科技 |
| B.日本科学技术不如欧美发达 |
| C.国人认为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 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 |
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近代某派别的一些主张和基本活动。据此推断该派别是()
| A.洋务派 | B.革命派 |
| C.维新派 | D.抵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