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B.“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
C.“隔绝于世”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

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C.生产技术水平低 D.产业结构不合理

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