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金属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长直导线中的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0-T/2时间内,直导线中电流向上,则在T/2-T时间内,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所受安培力情况是( )
| A.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左 |
| B.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 |
| C.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 |
| D.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左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
| B.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转动 |
| C.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
| D.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该实验中为使小磁针偏转明显,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延长线上 |
| B.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所在水平面内且与之平行 |
| C.通电直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置 |
| D.通电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 |
如图所示,关于奥斯特实验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从而揭示电流做功的本质 |
| B.指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为后人进而发明电动机奠定基础 |
|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后人进而发明发电机奠定基础 |
| D.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把磁现象和电现象联系起来 |
图是测试热敏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已调节到某一适当的值.实验中观察到当温度升高时灯更亮.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有()
| A.温度升高,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
| B.温度升高,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
| C.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 |
| D.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 |
如图所示为一测定液面高低的传感器示意图,A为固定的导体芯,B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为导电液体,把传感器接到图示电路中,如果检测到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向右,则()
| A.导体芯与导电液体构成的电容正在变大 |
| B.导体芯与导电液体构成的电容正在充电 |
| C.导体芯与导电液体构成的电容正对面积正在减小 |
| D.导电液体的液面正在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