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情况

 
占GDP比重
中国
40%左右
发达国家
80%左右
世界平均水平
60%左右

注: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世界首位,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第一,让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花语是各国、各民族根据各种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特点、习性和传说典故,赋予的各种不同的人性化象征意义。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些城市,节日里亲朋好友互送鲜花成为时尚,但鲜花销售市场却是冰火两重天。在同一鲜花店,那些成色好、与节日主题关联度高、包扎漂亮的鲜花非常畅销,而且价格高。反之,那些不够新鲜、与节日主题不甚相关的花则鲜有人问津。
结合材料分析鲜花销售市场冰火两重天的原因。

2014年是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也是就业问题最为突出的一年。我国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效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某校高一学生对此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559
611
631
660
670
690
727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2012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2:某市2014年人才供需对比

学历
硕士及以上
本科毕业生
大专毕业生
用人单位需要情况
19%
48%
33%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17%
57%
26%

表3: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沿海发达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和北部地区
72.8%
25.2%
2%
首选职业
白领行业
蓝领行业
新兴行业
71%
27%
2%

材料二: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到: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的简陋民房中,聚居着一群上班无岗或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蚁族”。他们大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但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难的现实,有人因此戏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蚁族”宁愿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不愿到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就业,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认为,“蚁族”多数觉得在大城市的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在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可能荒废人生。
(1)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2)请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支付的不断完善,加上物流业的配套建设,网上购物方式获得更多人的青睐。来自阿里集团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11日,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支付宝成交额达571亿元,刷新2013年“双十一”创下的350.19亿元的纪录。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产业,网购不仅直接产生了美术设计、网购服务、仓储、配送、系统开发等行业,而且还催生了网模、职业砍价师、网购推销员等新兴衍生职业。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网购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请从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角度就如何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率提几条建议。

材料一:从棚车、绿皮车到空调车、动车组列车,大提速后的铁路服务再上新台阶。铁路越来越“航空化”“宾馆化”,其设施、服务达到了较高水平。人们感受到了铁路的舒适、快捷、方便。
材料二:漳浦某公司陈先生因业务需要,每个星期需往返福州一趟。他算了一笔账:乘坐沈海高速长途大巴需110元钱,途中运行5个多小时;而乘坐动车组列车一等座需112元,二等座位仅需91.5元钱,而且2小时就能到达。比较下来,他成了动车组列车的常客。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开通动车组列车后,“他成了动车组列车的常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