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京津冀区域尤为严重。目前北京市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已很少看到,然而其污染程度却举世瞩目,原来污染都来自周边,特别是十大污染城市中有七个环绕着它,这成为北京常现雾霾的原因。
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两高”产业集中也是河北批量产生十大污染城市的原因。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 “两高”行业,污染排放量巨大。这些产业批量排放出煤烟、颗粒物围绕着首都北京,无论天晴或下雨,也无论刮什么风,总有尘埃进入首都的天空,因此,北京出现严重雾霾也就不奇怪了。北京污染都因有河北这样的好邻居。
2月19日,环保部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严新政”,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材料二 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对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和资源浪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次矛盾”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论述)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另提改善空气质量的两条方法论建议。
材料一:中西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
材料二: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大亮点,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在意大利举办“中国天津周”、在荷兰举办“中国文化艺术节”,另外还有“中华文化非洲行”、“海湾中国文化周”等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材料一: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的通过对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把13亿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材料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而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l3亿人民的意志是指什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2)在新时期,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有什么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任务的提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何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