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观赏鱼的尾鳝分为单尾鳍、双尾鳍两种类型。单尾鳍鱼观赏性差,双尾鳍鱼尾鳍宽大漂亮,观赏性强。研究表明,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用不同类型的此观赏鱼做了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实验可知,控制双尾鳍性状的基因为(显/隐)性基因。此观赏鱼中,基因型为 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
(2)实验①中亲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子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3)若用实验②中子代单尾鳍雌性个体与双尾鳍雄性个体杂交,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常用      。某同学采用此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结果是     

(2)动物——常用       法。某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捕鸟30只,其中灰雀5只,标记后放回,再捕获30只鸟,其中有两只被标记的灰雀和6只没标记的灰雀,该区灰雀种群总个数为    ,和实际相比会偏   (大、小),理由是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 h后 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 80 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小时。

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的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
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上图所示。请回答:
①酶A是指__________,酶B是指__________;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II进行“检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指代的细胞具有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在答题卡图表内试用相关的图示及文字完善该过程:(注:图中三角形,圆点均表示细胞核)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沿海滩涂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碱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碱水稻新品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转基因操作流程图

表2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
(1)获取真核生物的基因通常采用人工合成法,通过图示中①方法合成的耐盐碱基因中是不含____________的,如果要将耐盐碱基因和质粒重组,应该在基因两侧的A和B位置除了接上以上两个结构外还需分别加入____________限制酶识别序列,这样设计的优点有利于质粒和目的基因定向连接。
(2)过程②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在PCR反应体系需加入引物Ⅰ和引物Ⅱ等物质,若目的基因扩增4代,则共用了引物Ⅰ________个。
(3)请画出Pst Ⅰ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中将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完成后没有直接导入农杆菌,而是先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步骤⑤⑥过程中都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两类细菌。为了确认目的基因通过⑦过程导入植物细胞中后是否成功表达,通常从分子水平进行检测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法。
(6)假设该抗盐碱基因D,通过基因工程导入水稻后连接到水稻的一条染色体上,则该水稻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有________个D基因。

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插条繁殖时,如果在枝条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扦插枝条就容易生根,这是因为
(2)农业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在生长有某种双子叶植物杂草的水稻田,结果水稻正常生长,杂草死亡,结合下图分析说明原因

(3)松柏、杉树的树冠明显呈宝塔型,请解释其形成原因。

(4)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中不能萌发,其原因是块茎含有较多的 ,进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处理。

以下是小麦的几种育种方法,图中涉及的小麦两种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回答:
A.高秆白粒小麦×矮秆红粒小麦→Fl→ F2→稳定遗传的矮秆白粒小麦
B.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染锈病小麦→Fl→花粉→a→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1)A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B组育种方法所产生的a是倍体。与A组育种方法相比,B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组中,由Fl到F2,育种工作者采用的方法是。B组a代表的个体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4)C组的育种方法中①过程采取的方法是。三倍体上结出的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