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 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
材料一:秦统一后,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西汉时期,官僚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当时宰相权力很大,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材料二:雅典国家形成之初,梭伦改革前,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
话题二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

英国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和1875年宪法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希腊的荣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2:雅典居民比例

(1)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6分)
(2)根据材料2,“其余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6分)
(3)根据材料1、2,你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8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5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