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这说明早期罗马法
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
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
C.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
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就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由来说,他需要一种个体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一观点体现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信仰得救 |
C.理性主义 | D.天赋人权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 B.民族主义 |
C.天赋人权说 | D.三权分立学说 |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 |
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
D.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的哲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