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毛泽东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写道“假定无产者占三分之二……任其为三分之一的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且无产者既已觉悟到自己应该有产,而现在受无产的痛苦是不应该的,因无产的不安而发生共产的要求,已经成了一种事实。……因此我觉得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只是自然的结果。”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俄国的十月革命和各国共产党的壮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B.中国应该由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
C.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 |
D.毛泽东基于中国的现实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方向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中枢机构中出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是在()
A.皇太极继位后 | B.康熙亲政后 |
C.乾隆在位时 | D.雍正继位后 |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 B.中书——门下——尚书 |
C.尚书——门下——中书 | D.门下——中书——尚书 |
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是()
A.都是地方行政长官 | B.都直接由皇帝来任免 |
C.可以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 D.是皇帝加强对各地控制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