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 B.存天理,灭人欲 |
C.制天命而用之 |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壮,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 |
C.第③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
D.第④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 |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 | 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民贵君轻 | B.主权在民 | C.天赋人权 | D.君民共主 |
清末民初山西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