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任命了13位政府领导人。其中,劳动模范陈永贵和吴桂贤都是从基层被火速选拔成为副总理的,他们在工作上实行“三三制”,即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这说明
| A.中央政府被全面夺权 | B.人大制度基本不能实行 |
| C.中央注重走群众路线 | D.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
“在晚清40年,强调国家控制的官商逻辑是主流,而民国最初的16年,则是管制宽松的民营经济黄金年代。到1929年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转变,国家主义再次抬头……”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 B.“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 |
| C.1929年前后,“国家主义”抬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 D.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家主义”始终对中国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
李大钊在其《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此可见李大钊反对( )
| A.儒学被人利用 | B.儒学本身 |
| C.国民政府专制统治 | D.思想自由 |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 A.旧官僚投机革命 | B.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
| C.反封建不彻底 |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绘制的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案,封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并没有改变。其落后性表现在( )
|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B.固守小农经济的传统 |
| C.求人人平等平均财富 | D.发展私有制的经济主张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