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
下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其内容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
檄文内容 |
结论 |
|
A |
《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B |
《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
实现了美国人民的真正平等。 |
C |
《人权宣言》: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
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体现了总统制的政体特点。 |
二战后形成的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关贸总协定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