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全文共63条。第1条规定,教会享有自由选举教职的权利。第2条规定,国王的直接封臣继承封土时应蚋继承金的数额。第12、14条规定,这些人(指封臣)在何种情况下应纳协助金和盾牌钱,并说明如无他们同意,不得再额外征收。第13条保证给予伦敦及其他城市以自由。第15、16条规定,不得向他们(指农民)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及强迫服军役。第39条规定,“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第34条规定,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视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利遭受损害。第61条规定,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大宪章的执行,他们在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时,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
——《自由大宪章》
材料二
1.凡年满二十一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囚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
2.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用其投票权利。
3.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4.议员支薪——以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5.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
6.国会每年改选——此系防止发生贿赂与恫吓事件的最有效办法,因为七年一次的改选可能使某选区被收买(即使采用秘密投票)。但每隔十二个月收买选区一次(在普选制度下)恐无人有此财力;而且议员的任期既为一年,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公然违抗和出卖选举他们的人。
——《人民宪章》(1837年)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自由大宪章》与《人民宪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英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
材料2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期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3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时期,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试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以下问题:
(1)清末我国的弱国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2)为摆脱弱国地位,民国政府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3)我国的弱国地位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又是如何逐步提高的?
(4)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请回答:
(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2)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面两幅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列强侵华的特征。
(2)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列强侵略此范围的原因。
(3)我们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思想上呈现出不同特点。
请回答:
(1)清政府在当时政治思想上表现出怎样的特点?简析其原因。
(2)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在思想上表现出怎样的特点?简析原因。
(3)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洪仁歼在思想上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简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