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试归纳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图1和图3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两次重大运动?材料二、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概括材料四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当时的主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庆“火柴盒则由女工和童工或在工厂或在家内糊制,每制盒百个付工价四十文。女工糊制火柴盒,平均每人每天可得钱六十文,这对于一个中国普通工人的家庭,也算是一项不小的额外收入了”(《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0上卷);“广东一带的缫丝工厂大约有一百七、八十家,……这类工厂所使用的女工人数,每一厂至少二、三百人,多者达七、八百人;总人数达六、七万人之多……女工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或者是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科》
材料二: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一一《论妇女作上宜设善章》(1888年4月1日《申报》)
材料三:“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一一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丈化变迁录》第1卷
材料四:“在封建家长制下的农妇,其生活是‘牛马’生活,是‘肮脏’的家室生活。她们幸而获得养蚕、纺织、花边、织篾等副业的时候,即是她们在农村中工业化,成为近代家庭工业者的时候,她们已经成为家庭中重要的一个半独立成员了。此时与其说她们‘不愿远离家乡’,不如说‘不得远离家乡’。依于资本主义的更深的发展,于是她们便由‘不愿’和‘不得’而有‘不得不’远离家乡之势。……虽然她们是破坏了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和与丈夫们竞争工作,她们却获得自己的独立自由,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增进了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一一汪疑今《中国近代人口移动之经济的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近代女工所从事的行业有何特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2分)
(2)与材料二相比,对于雇佣女工的态度材料三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

材料一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了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净,又称花脸,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红色代表忠勇正义,如关羽。
——《京剧行当》
材料二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逼上梁山》、《霸王别姬》、《群英会》、《空城计》、《玉堂春》、《白蛇传》、《野猪林》、《将相和》、《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娘》、《望江亭》、《李慧娘》、《三打祝家庄》、《满江红》、《武则天》、《谢瑶环》、《黑旋风李逵》、《海瑞罢官》、《贵妃醉酒》、《四郎探母》、《昭君出塞》、《白蛇传》、《大闹天宫》、《铡美案》等。
材料三“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受乾隆帝所宠爱。后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在国内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观众面少了。但是在国外出国演出却大受欢迎。外国朋友都非常喜欢咱们的京剧,觉得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非常喜欢。这一现象在国内倒不是非常热衷,但是在国外却非常受人喜欢。这个是一个不应该有的现象。这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梅葆玖:《京剧进校园选择节目的时候要慎之又慎》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
(2)阅读材料三,概括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常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认识材料四中所说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做了什么努力?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请回答: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
(2)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3)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出现翻译活动高潮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
在英国的枪炮面前,满清王朝的声威扫地;以天朝为万古不朽的迷信破灭了;与文明世界的那种野蛮而密不透风的隔绝已被侵犯;互相交往的通路打开了,从那时起,在加利福尼亚与澳洲的黄金吸引之下,这种互相交往已迅速发展起来。……完全的隔绝曾经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那种隔绝状态既已因英国的媒介而遭结束,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分崩离析,这同小心谨慎地保藏在密封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旦与外界接触必然要发生解体的情形一样。
——以上材料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
请回答:
(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你同意作者对“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吗?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马克思对英国侵华战争所产生影响的分析?
(4) 你从马克思这段文字中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