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要求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
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
②“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朋友老卢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窝着身子懒洋洋地躺在破沙发上,一点都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老卢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成了贫困户一点也不奇怪。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摊上老卢这样的贫困户,我还是有些嘀咕的。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老卢家,有时带些油米水果慰问金,有时空着手,老卢一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的。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阻拦,只在一旁木然看着。然而,当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你又没叫我守着。没办法,只得又去领了一张来重新钉上。可这次更绝,当我走访完下一户路经老卢家时,新钉的连心卡又不翼而飞了。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的,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就算再钉上去,也得被老卢撬了。

⑥还有件事。老卢因干不了体力活,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是好说歹说的,可老卢油盐不浸,说多了,一句要去你自己去。然后不再理我。

⑦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吃一餐连心饭,可老卢拉长着脸硬是没给我做,弄得我灰头土脸的。

⑧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因此,当有一天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了老卢电话,我心情格外好,估计是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帮忙了。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本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安排老卢吃个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⑨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件事来,便问老卢,三年下来,虽然没帮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自掏腰包也好几千块,可老卢你却从来没说过半个谢字,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还登门致谢呢?老卢突然便有些腼腆,一会儿才说,你那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⑩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⑪我心里一阵震动,不由得握过老卢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文/三石,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表神态的关键词

老卢心情

  

木然、爱搭不理

不高兴

不去当门卫

  

生气

没给“我”做连心饭

拉长着脸

内心排斥

登门致谢

腼腆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卢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老卢)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

(4)结尾写道:“我心里一阵震动。”请将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5)这篇小说以帮扶干部“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感悟成功

①5月,内地已是春暖花开,而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劲吹的暴风中却裹挟着纷飞的雪片。我同几个年轻的记者在青藏铁路沿线采访,正在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那片高旷的荒原上。接到省青联发来一条短信,他们正在编辑一本书,需要曾经当选过省“十杰”青年的人谈谈感想,来“感悟成功”。我必须说,在这样一个海拔高度上,在这样一个四顾皆空茫之处,“成功”这样一个词从手机屏幕上跳进脑海,真的容易引起一种虛无之感。

②但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一位欧洲古代哲人的诗句:名声看起来是多么美好,但这动听迷人的声音,不过是一曲回声。当我们谈论成功的时候,这样一种态度可能比一味的沉湎更有意义。这样的看法与态度,可能会使我们在面对所谓成功的时候,更加冷静与理智。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成功是时代赐予的机遇,机遇总是暂时性的,所以,所谓成功,不过是重新出发时的一个起点,一个在同一行业领域中稍稍早于或略高于别人的起点。成功不是登山,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世界便不再有更高的山峰。更何况,也不会有一个登顶者,一直待在最高处。他必须下来,这是自然规律,是天道对人的一种制约。这种制约让人自省,让人感到自身力量的同时,也感到自身的局限。自然和历史的规律不会让一个幸运的登顶者在世界的绝顶处永远沉醉于成功的眩晕!所以,我想,感悟成功,就是感悟成功的内涵。

③成功者可能走向新的成功,成功者也可能在辉煌一刻后,走入永远的平凡。这里,就有了两种危险。一种,成功者头上套着光环,开始远离自己的事业,谋取更多的功名;一种,把短暂的成功当成永远的幻觉,犹如一个在过多的氧气中昏昏欲睡的人。其实,不同海拔氧气的含量早由自然规律做了规定,因为缺氧而眩晕,因为氧气过多而昏睡,都是人自身的不适应。自然界就用这样的方式提醒人类,并根据人类的适应程度优胜劣汰。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社会的机制也是一个永恒的法则,它制造成功,也制造失败。在用成功制造成功的同时,也用成功制造出更多的失败。所以,我想,感悟成功,______。

④今天,社会对成功者的所谓关注,过于注重成功本身,而不太关注走向成功的途径,这其实才是全社会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成功的方法与途径包含了更多的道德与伦理因素。所以,我想,感悟成功,就是要关注走向成功的途径。

(文/阿来,有删改)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请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3)请你从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内容,判断它能否作为选文的论据,并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

①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②我国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王选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6 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这颗“收官之星”,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定位系统正式实现“全球覆盖”。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我国为了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 2012 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20 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的国家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全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朋友圈”将持续扩大。

(选自《中国日报网》)

材料二 截至 2019年底,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北斗三号系统定位精度在全球区域优于10米,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完整的地基增强体系建成后,北斗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在全国范围内可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务能力。

北斗在功能设计上要超过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以及欧洲的Galileo等其它导航系统。刘经南院士评价:“能实现通、导、遥一体化的,只有北斗。”譬如,北斗是全世界目前唯一一个能把通信和导航很好融合起来的系统。基于北斗的实时广域精密定位服务系统,用户可在没有通信覆盖的地区,如海洋、沙漠中,发送120个字的信息和自己的定位信息。中国中海达公司生产的“全球精度”星基增强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系统,让用户在无需架设基站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任意地点可获得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

据《北斗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国内的北斗产业重点布局芯片、终端、板卡、电子地图、运营等产业链核心环节。2020年7月3日人民日报一篇时评文章介绍,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材料三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 上下游相关企业众多。如下图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这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几何式增长。2015 年后,相关企业年注册量突破800家。截至2019年6月,全国范围内,卫星导航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100余家,是十年前的6倍多。

(1)根据材料一的有关信息,结合材料三的图表,推测2020年后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企业注册数量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

(2)小刚和小林策划毕业后去沙漠旅行,为防被困,特意准备了一部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手机。请你调用材料二提供的相关信息,解释他们将手机装上北斗导航系统的原因。

(3)如果有国家试图打压北斗导航系统这一高科技产业,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会受制于他国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崔修建的《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完成问题。

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的广阔世界里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国外知名企业里的金领,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身价早已过千万元。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射开来

⑥他记忆里的母亲一向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了不得。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短暂,有的开得持久,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少赚了数百万元。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⑧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谁听懂了岁月深情的叮咛?谁又馈赠了岁月珍贵的礼物?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

(1)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

(4)怎样理解“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

(5)阅读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李娜的《“吉样”中的理想与现实》,回答问题。

①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其中,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吉祥图案”。其内容丰富繁博,表现形式多样,包含了先人精神与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②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其“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文化和哲学观念的根本体现。

③形式上,“吉祥图案”一方面取“谐音”,组成吉祥的词汇;一方面以图形寓意、因物寓意,物吉图祥,情景一体,主题鲜明突出。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巧妙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组合,大胆的夸张取舍,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加之明快强烈的色彩,使吉祥图案呈现出别致的装饰风格,给人以尽善尽美的艺术感受和心灵慰藉。

④吉祥图案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愿望。例如古人习惯凭云色察凶吉,五彩缤纷为祥云,黑云翻滚为恶云。在装饰上多以祥云来表现。云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重要装饰纹样,不仅形象丰富多样,形态优美饱满,更具有中国图案特有的意境美。

⑤此外,吉祥图案不仅表明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祈盼,同时寓意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决心和力量。例如,龙、凤、麒麟等虚拟的“神物”形象和纹样,是先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由于遭受疾病、自然灾害、异邦或猛兽的侵袭,为了求得安稳平和的生活,渴望有一种保护神能驱灾避邪、安邦抚民而产生的。其造型大多集中了不同动物的特征,经过组合而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部落之间的互相吞并,“神物”纹图也随之改变或逐渐完善。

⑥凝聚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吉祥图案,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现代生活中,无论是重大的节日、盛大的庆典,还是普通的祭祀、婚丧嫁娶等,都可以看到吉祥图案的影子。对于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来说,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所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请从如图三幅吉祥图案中找出一个相同元素,并依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出这一元素的寓意。

(3)从全文看,“祥云图案”是如何体现“物我同一”这一审美观念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