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小农经济彻底解体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