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同道”。“他”指的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A.“理性”的时代 B.“工业”的时代
C.“探索”的时代 D.“冷战”的时代

“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该认识导致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首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
B.辛亥革命推动女权运动
C.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
D.新式婚礼成为流行形式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
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