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从1923年开始创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而且以人物为中心。1936年1月24日出版了以“中国在哪里?”为小标题来叙述封面人物之一的蒋介石。以下对“中国在哪里?”的回答,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在内战中 | B.中国在建设中 |
C.中国在“解冻”中 | D.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战争中 |
陆游《老学庵笔记》写道:“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这主要反映了
A.六部权力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
B.六部都有很大的决策权 |
C.北宋政治机构设置繁杂 |
D.丞相废除后六部工作的繁忙景象 |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A.异端思潮的影响 | 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 |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 |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富城附近。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 |
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 |
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 |
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 |
“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信仰得救;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