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 | 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
| 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 | 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 |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
|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强 |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设御史大夫 | 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
| C.实行推恩令 | D.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