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  收入分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一头连着人们的“钱袋子”“好日子”,一头连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劳动收入偏低,地区差距大,行业差距大。同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天价工资”频频出现,一些领域“灰色收入”“隐形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一些单位“同工不同酬”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 ,请你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个人品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农产品收购价(部分)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早籼稻
0.93 元/斤
1.02 元/斤
1.20 元/斤
1.32 元/斤
1.35 元/斤
中晚籼稻
0.97 元/斤
1.07 元/斤
1.25 元/斤
1.35 元/斤
1.38 元/斤
粳稻
1.05 元/斤
1.28 元/斤
1.40 元/斤
1.50 元/斤
1.55 元/斤
小麦(三等)
0.90 元/斤
0.95 元/斤
1.02 元/斤
1.12 元/斤
1.18 元/斤

材料二:粮食安全以耕地资源为基础和保障。据统计,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1.4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 地面积的1/3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集体和个人每年要占用900万亩左右的土地(主要是耕地)。另外,由于乱砍森林、草原过牧、盲目开垦等原因,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而由于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少灌溉也影响了耕地质量。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严重。
材料三:2014年,国土资源部把耕地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推进《土地管理法》修改,《国家土地督察条例》起草,推动《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立法。同时,对全国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征地、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案件,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的地市人民政府进行公开约谈,并对被约谈地区 整改情况开展实地核查。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农产品收购价变化的趋势,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这种趋势的积极影响。
(2)联系材料二,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3)简要说明材料三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 分)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要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材料二: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1)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材料一相关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观点说明各国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什么是可能的?
(3)请你为建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法”是最突出的关键字:一年来,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3项专题调研;一年来,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国家宪法日和烈士纪念日等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材料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从目前看,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机会不均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垄断型企业强势地位还没有被打破;政府权力对于市场的过度干预,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依据自身好恶进行决策的现象非常突出,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没有持续性;企业“合法经营成本高,违法经营成本低”;企业职工权益不时受到伤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法治体系的完善,法治会使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透明、公平和可预测,将是中国企业的长期利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使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进法治建设是如何让企业从中受益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2010-2013年A 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图

材料二:全球化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它带来了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增强了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同时全球化也培育了国民的全球意识、爱国意识、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了挑战,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冲淡了人们共同理想信念,腐蚀了人们的精神,导致了人们基本价值观的扭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3)结合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广东应该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