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0分)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图1  1978-2013年我国市场化指数(%)

注:①市场化指数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3的568845亿元。
图2  2005~2012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注: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材料二  2013年,我国政府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管理模式,简政放权,取消或下放权力近500项;调整经济结构,关、停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及高污染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2分)
(3)结合材料二,阐述政府在改革创新中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践。(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我国国民人均课支配收入

年度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3
8472元
2622元
2004
9422元
2936元
2005
10493元
3255元
2008年
15781元
4761元

材料二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个人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大约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又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距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材料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1)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收入差距拉大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材料: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下滑,从2008年下半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调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千亿规模减税;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降低住房交易税费;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范围;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暂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放开贷款限制;加大对小企业贷款扶持;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央财政拨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作用。(8分)

张先生听朋友说炒股赚钱容易,于是就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于2008年1月以每股21.56元的价格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1万股,可此后,该股票的行情是涨得少,跌得多。2008年5月,张先生无奈以每股15.28元的价格将全部股票抛出,损失惨重。
(1)张先生投资股票失利的经历对人们投资有何启示?
(2)假如张先生打算再次投资,请你给他介绍一下各种投资方式的利与弊。

材料一从棚车、绿皮车到空调车、动车组列车,大提速后的铁路服务再上台阶。铁路越来越“航空化”、“宾馆化”,其设施、服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感受到了铁路的舒适、快捷、方便。
材料二乘坐动车组列车,上海至苏州需要39分钟,上海至南京需要1小时58分钟,上海至杭州需要1小时24分钟。上海某公司副总经理每个月需往返丹阳提货。他算了一笔帐:坐长途大巴需56元钱,途中运行近3小时;而乘坐动车组列车二等座位需60元,而且95分钟就能到达。比较下来,他成立动车组的常客。
你能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开通动车组列车后铁路又夺回了原来流失到高速公路上的旅客吗? 

现在的中学生中,许多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高科技产品的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据此回答: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的消费行为?试评价这种消费心理
(2)你作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应如何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