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上述材料说明
A.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 | 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 |
C.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 | D.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 |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着军事上到达全盛时期 |
C.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
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
C.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 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