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试管编号 |
加入材料 |
水温(℃) |
恒温时间(分钟)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1 |
馒头碎屑+唾液2 mL |
90 |
10 |
A |
2 |
馒头碎屑+唾液2 mL |
10 |
10 |
B |
3 |
馒头碎屑+唾液2 mL |
37 |
10 |
C |
4 |
馒头碎屑+清水2 mL |
37 |
10 |
D |
(1)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C现象: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A和B都可能: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比较1~4四组实验的过程和分别出现的现象A~D,经过认真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2)假设:。
(3)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为了得出较准确的结论,不能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原因是。
(4)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O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⑴这里的种子是属于植物的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由此分析可知,该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进行该实验时必须给此三组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此三组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三组中根的生长主要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下图),并做以下实验: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由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小白鼠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____________,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释放 ___________。
(2)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不久将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取出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小白鼠死亡时间将会_________,由此可见在黑暗环境中绿色植吸收了环境中的__________。
⑶此实验还不精确,不能避免实验的_________,应重复多次。
来探究(每格1分,共10分)
(1)现象记录与分析:
材料 |
现象 |
分析原因 |
遮光部分(A) |
||
未遮光部分(B) |
||
白边(C) |
(2)实验中B处和C处的对比说明了
(3)实验中,________处和________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4)将银边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的目的是
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提出的问题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和 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