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材料二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什么?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在十八大召开后坚持重拳反腐,不仅真正落实习近平主席“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精神,更是符合着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历史的进步潮流。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材料三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1)材料一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名称?
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从材料二可知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结合所学回答在谁当政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结合材料二说出英国采用怎样“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此后拿破仑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所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巩固了哪个阶级的统治? ]
(5)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6)通过上述探究,谈谈对我国法治型社会的创建有何启示?

改革与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久已,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材料四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也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必然方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也进行了一次创新型的改革.
材料五习近平主席在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1)材料一中提到的“变法”得到哪位国君的支持?(1分)
(2)材料二中“魏主”指的是谁?(1分)
(3)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三中提到的俄国1861年的这种“转变”主要得益于哪种落后制度的废除 ?(1分)
(4)你知道材料四中提到的美国改革,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哪里?(1分)
(5)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村”是指哪里? (1分)农村改革的政策是? (1分)
(6)以上探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图说历史 (每空1分, 共10分)

(1)图一是古代比较成熟的文字的残片,它的出土印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2)图二中的《举子看榜图》反映了在中国曾延用1300多年的制度,它正式诞生于隋朝在位时,于1905年废除。
(3)图三中1970年第一颗—— “ 东方红一号” 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这种卫星的国家。
(4)图四中人物是,他指挥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5)图五的这位古希腊科学家是,他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体现了 定律。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旧中国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能指出两图都与哪件外交大事有关吗?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