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
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40年至l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1)1840年至l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自强"指
"变法"指
"革命"指
(3)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清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一处”指什么地方?并由政府特许的什么机构来经营贸易?
(2)这体现了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这种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材料一:“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朝代?该朝代的建立者为加强君权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2)郑和在远航中需要用到什么来指示方向?这种东西什么时期开始用于航海?
(3)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有什么光辉的业绩?在该朝代是谁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材料一: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材料二: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材料三: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四:在中央设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些皇帝实行的措施?
(2)这些措施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家,常须达。”
——《日本书记》
材料四:“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唐朝达到全盛的时期是在谁统治期间?史称?
(2)材料二描述了哪个制度的场景?这个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
(3)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赴日本最有名的高僧是?他设计的什么建筑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有三位诗人影响最大,其中李白的称号是?除了他还有哪两位诗人?

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15分)
请回答:
(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建立了什么体系?(3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场关键性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美苏两国分别成立了哪两个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分)
(3)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是在哪一事件后?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之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平与稳定的因素,请写出有哪些因素?(2分)
(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是每位炎黄子孙的心愿。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你将如何肩负这一历史使命?(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