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
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40年至l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1)1840年至l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自强"指。
"变法"指。
"革命"指。
(3)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动力。近代以来,俄、日、美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危机。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危机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前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为什么说俄国国家结构的改变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2)材料二中“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这些措施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据材料三,新政的核心是什么?New Deal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比,最大和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
(4)近年来,希腊债务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你认为上述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对解决希腊危机有何借鉴意义?
制度建构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力…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人教版《世界历史上》
(1)伯利克里的这些措施对于雅典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实施或废除法律;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随意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议会选举自由;议会应时常集会。
——英国《权利法案》
(2)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制定的主要目的。它的颁布使英国的政体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平等独立,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3)据材料三可以看出,美国根据什么原则来管理国家?美国政府机构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该宪法的制定对于美国联邦有何作用?
自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级 |
代表人物 |
探索时代 |
主张 |
地主阶级 |
① |
19世纪60—90年代 |
自强、求富 |
资产阶级 |
② |
19世纪末 |
维新变法 |
资产阶级 |
孙中山 |
辛亥革命期间 |
③ |
(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近代化”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内容。
(2)依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代表人物(阶级),简述他(们)在近代化探索中进行了哪些重大历史活动。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成果分别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发明分别给人们的生产或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二是哪些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自《全球通史》
(1)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4分) 材料三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下图漫画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2)材料二是哪一国际格局的生动写照?“双方扳手腕”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双方扳手腕”的最终结局如何?
材料三下图
(3)“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