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人生如梦,                                           
(4)楚天千里清秋,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6)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7)执手相看泪眼,                                       
(8)羽扇纶巾,谈笑间,                                   
(9)想当年,金戈铁马,                                    
(10)千古江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其他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具:准备,备办
B.不及以闻,自追之闻:听说
C.若亡,何也若:你
D.王素慢无礼素:一向

选出对下面活用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滕公奇其言②王必欲长王汉中
③何奇之④何闻信亡,不及以闻⑤吾亦欲东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④⑤

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
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
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
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

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译文:
(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
译文:
(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③窭(jù):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传所客:寄居
C.遽薄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常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③窭(jù):贫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传所客:寄居
C.遽薄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到……去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密至,谋曰:“今天子远在辽左,若鼓而入蓟,直扼其喉,高丽抗其前,我乘其后,不旬月赍粮竭,举麾召之,众可尽取,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定矣,上计也。关中四塞之地,彼留守卫文升,易人耳。若径行勿留,直保长安,据函、崤,东制诸夏,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中计也。若因近趣便,先取东都,顿兵坚城下,不可以胜负决,下计也。”玄感曰:“公之下计,乃吾上策。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密计不行。玄感至东都,所战必克,自谓功在旦暮。既获内史舍人韦福嗣,遂任之,故谋不专密。福嗣耻见执,策议皆持两端。密揣其贰,谓玄感曰:“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请斩以徇。”不从。
时东郡贼翟让聚党万人,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曰:“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足下资豪桀,士马精勇,指罪诛暴,为天下先,杨氏不足亡也。”让由是加礼,遣说诸贼,至辄下。因为让计曰:“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不如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让听之,遂破金堤关,徇荥阳诸县,皆下。荥阳太守杨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合兵讨让,让素惮须陀,欲引去。密曰:“须陀健而无谋,且骤胜易骄,吾为公破之。”让不得已,阵而待。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伏发,与游军乘之,遂杀须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适:恰好
B.顿兵坚城下顿:驻扎
C.此实刘、项挺兴之会会:时机,机会
D.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少却:稍稍休息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密“趣解雄远、多策略”的一组是()
①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②公之下计,乃吾上策。
③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
④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
⑤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
⑥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碰见骑着黄牛,一边走一边读书的李密,赞叹他勤奋好学;与他交谈后,认为他见识过人,谋略出众。
B.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李密为他提出三条计策,但玄感认为李密所说的下计才是最佳策略。
C.翟让接受李密的建议,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后,对李密礼遇有加。
D.李密不仅谋略过人,而且勇气可嘉,亲自带兵采用伏击的方式杀死河南讨捕大使张须

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
⑵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