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到……去 |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
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
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文言翻译: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诚然,卿不朕欺。
(2)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太清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累日不决。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齿,年德已隆,岂应复挟私情,以沮大计。”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京师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贼传粲首阙下,以示城内,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世祖平侯景,追谥曰忠贞。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简阅部下简:挑选。 |
B.以沮大计沮:阻止。 |
C.令粲顿青塘顿:驻扎。 |
D.令军主郑逸逆击之逆:预先。 |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韦粲英勇抗敌和心怀大局的一组是()
A.①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②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
B.①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②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 |
C.①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②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
D.①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②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韦粲义正严词地指斥了他的行为。 |
B.裴之高以自己年长位尊自居,反对韦粲提出的以柳仲礼统率诸军的提议,韦粲非常激动,对诸将讲形势和大义,最终促使裴之高改变了主意。 |
C.柳仲礼率部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囤集于此,韦粲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
D.由于适逢大雾,迷失了道路,韦粲的部队没有及时筑好防御工事,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侯景率兵进攻得手,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
(2)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文言文阅读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奇之 认为奇特 | B.郡县其地 设置郡县 |
C.皆报可 禀报 | D.数召父老宣谕德意 屡次、多次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
C.黄福为官清廉, 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侍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2)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傈。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穰苴发疾而死。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乃荐田穰苴乃:于是 |
B.晋师闻之,罢去罢: 退兵 |
C.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亡:逃跑 |
D.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害:忌妒 |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
B.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
C.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
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
B.庄贾身为监军,却没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军门,而是与亲戚等饮酒,直到日暮才到。为严明军纪,穰苴不因他是景公的宠臣而徇情,依法将他斩首。 |
C.司马穰苴亲力亲为,与战士同甘共苦,全军士气大振,即使是生病的士兵也争先奋勇地参加战斗。晋国、燕国的军队闻风不战自退。 |
D.田穰苴带领军队凯旋,还未到国内,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之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与诸大夫到城外迎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2)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文言文阅读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 ,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变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
B.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
C.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
D.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②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