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每小题3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是一项是(   )
例句:瓮牖绳枢

A.度长絜大 B.安身立命 C.是古非今 D.鼎铛玉石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莽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诏诱呼韩邪诸子,欲以次拜为十五单于。苞、级使译出塞,诱呼左犁污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至则胁拜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皆厚加赏赐;传送助、登长安。莽封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封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单于闻之,怒曰:“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郡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
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未敢出击匈奴。讨秽将军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戍,有克之功,胡辄报。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城之固,延万里,转输之行,起于;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①,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自当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薪炭,重不可胜,食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莽不听尤言,转兵谷如故,天下骚动。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始三年》)
①阳九之厄: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赍:携带
B.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罢:通“疲”
C.以往事揆之揆:揣度,估量
D.虏要遮前后要:如要,要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命将征之,尽境而还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而后乃今将图南
D.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当政后,对北方匈奴政权采取了拉拢分化政策,让蔺苞、戴级用丰厚的珍宝招诱呼韩邪部并加封官爵,试图割裂其势力,因而激怒了单于,给边关带来了灾祸。
B.北方边境的汉与外民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汉代以前的历代执政者处理这一矛盾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做得最差的是秦始皇,较好的是周宣王,然而都没有解决双方的对立,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C.要发兵征讨边关,王莽政权势必面临一系列的难题,而这些难题的核心是军用物资的征集和调运。讨秽将军严尤清醒地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以致俯卧床榻也深深忧虑,所以向王莽真诚直谏。
D.通过本文中的事实和古今更多的史实可以看出,在封建统治时代,要达成中外民族的和解,双方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认可和和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列.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1)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2)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①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3)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杰,新荡荆城,仗威东复,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②,禽关羽,其最妙者。(4)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①邓禹: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为刘秀创业立有大功。
②郝普:零陵太守,刘备的下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明“学问”“筹略”“言议”不及公瑾,而胜于子敬。
B.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但仍可算功过参半。
C.公瑾胆略兼人,在三人中建功立业最为卓著。
D.孙权用人,能发现并看重其长处,而不计较其短处,不求全责备。


.下列对文末“评曰”后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在曹操率几十万大军水陆并进的威势下坚持抗曹,真是奇才。
B.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振天下,当时的人都害怕他,想投降他。
C.鲁肃力排众议,英明果断,也是奇才。
D.吕蒙有勇有谋,也建立了奇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京城陷,子鉴命脱桎梏,厚遏之,令掌书记。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寻遭母忧,哀毁过礼。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义,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款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仍用奂为太子詹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奂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邪,则当请明下诏书,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不然,谓太子嫡嗣,不可动摇,欲保附而安全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荀息,赵之肥义。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救,嗣主失位面不能死!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 (《资治通鉴·陈记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除:授职
B.时世祖不豫 豫:预先
C.征为御史中丞征:征召
D.高宗嘉之嘉:赞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寻遭母忧,哀毁过礼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唯以单舟公临郡
皆以美于徐公
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日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而世祖谓之遗直
不敢言而敢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奂之所以能射策高第,是因为他非常好学,经史诸子百家没有不通读过。
B.京城被侯景攻陷后,朝廷士大夫都被关押起来而侯子鉴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当有人劝说孔奂时,孔奂却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的人,以求得保全自己?”可见孔奂恩将仇报。
C.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所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他决断,可见皇上对他信任有加。
D.世祖开明,但对孔奂过于信任;孔奂秉性耿介,言听计从,有曲意逢迎之嫌。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人臣侍奉国君应一分为二,既顺从国君的优点,又匡正国君的不足。
B.借用孔奂之举,强调作为人臣应言听计从,是非分明。
C.强调孔奂曲意逢迎,不能尽节的一面,指出孔奂的奸谀狡诈。
D.启示后世君主,治国时应注意从孔奂的不能从一而终吸取经验教训。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杨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为绍兴府司理,犴狱必亲临,端默以听,使自吐露。越陪都,台府鼎立,简中平无颇,惟理之从。一府吏触怒帅,令鞫之,简白无罪,命鞫平日。简曰:“吏过讵能免,今日实无罪,必植往事置之法,某不敢奉命。”帅大怒,简取告身纳之,争愈力。常平使者朱熹荐之。先是,丞相史浩亦以简荐,差浙西抚干,自尹张钧!宜因凶岁戒不虞。乃令简督三将兵,接以恩信,出诸葛亮正兵法肄习之,军政大修,众大和悦。改知嵊县。丁外艰,服除,知乐平县,兴学训士,诸生闻其言有泣下者。杨、石二少年为民害,简置狱中,谕以祸福,成感悟,愿自赎。由是邑人以讼为耻,夜无盗警,路不拾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二少年大帅县民随出境外,呼曰“杨父”。转对,极言经国之要,弭灾厉、消祸变之道,北境传诵,为之涕泣。诏以旱蝗求直言,简上封事,言旱蝗根本,近在人心。寓官置民田负其直,简追其隶之而偿所负。势家第宅障官河,即日撤之,城中欢踊,名杨公河。简在郡廉俭自将,奉养菲薄,常曰:“吾敢以赤子膏血自肥乎!”闯巷雍睦无忿争声,民爱之如父母,咸画象事之。金人大饥,来归者日以数千、万计。边吏临淮水射之。筒戚然曰:“得土地易,得人心难。薄海内外,皆吾赤子,中土故民,出涂炭,投慈父母,顾靳斗升粟而迎杀之,蕲脱死乃速得死,岂相上帝绥四方之道哉?”即日上奏,哀痛言之,不报。卒,赠正奉大夫。
(选自《宋史·杨简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史浩亦以简荐,差浙西抚干属差:被派遣
B.宜因凶岁戒不虞凶:饥荒
C.寓官置民田负其直负:亏欠
D.薄海内外薄:通“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端默以听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乃令简督三将兵
乃下令
C.北境传诵,为之涕泣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D.宜因凶岁戒不虞

因击沛公于坐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杨简做法“得人心”的一组是 ()
①白尹张钧,宜因凶岁戒不虞
②简取告身纳之,争愈力
③兴学训士,诸生闻其言有泣下者
④简置狱中,谕以祸福,成感悟,愿自赎
⑤势家第宅障官河,即日撤之,城中欢踊,名杨公河
⑥中土故民,出涂炭,投慈父母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简任绍兴府司理时,亲临监狱,审讯犯人。即使犯人不开口,杨简也能断定他们的罪行。
B.杨简做乐平县县令时兴办学校,教化百姓,乐平县被治理得路不拾遗,杨简因此深受百姓喜爱。
C.杨简在百官轮次奏对时,讲述的治国的关键、消灾的方法,连金国的人都被感动得流泪。
D.杨简认为应该从安抚人心的角度出发,对来投靠的金人不应该阻止,更不应该杀害。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字五奠,一字伯峻,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赦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指李自成)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可法故好士,一见奇之。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伸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而人皆无应者。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时福王世子即位南京,改明年为弘光元年,维岳条列时务十三事,上陈当事。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日:“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践土而思禹功,食粟而思稷德;吾家世食胶庠之泽,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薙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搜先人遗文,付其子曰:“当谨守之。”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整衣冠,诣先世神主前,再拜入室,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是岁弘光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选自《南山集》,有改动)
下列加点的字词用法与所给例子相同的一项:()
例:一见奇之

A.名余曰正则兮 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粪土当年万户侯

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相同一项:()

A.前日见志之语燕赵之收藏
B.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庭中始为篱
C.以维岳故赦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而人皆无应者侣鱼虾而友麋鹿

请找出下列各项分析不符文章内容的一项:()

A.杨维岳以其才能和德行为郡守所敬重,他为人孝顺正直,很崇拜文天祥。
B.杨维岳响应勤王诏书,捐出所有的家财抗击清兵,但是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响应。
C.清兵入关后要求人们剃发,杨维岳不肯屈服,绝食而死。
D.戴名世的这篇史传文抓住人物事迹的关节之处着重记叙,突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重要事迹,也不作纯客观的平铺直叙,而在绘声绘形的记叙中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在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