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冯恩传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登嘉靖五年进士除行人。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
擢南京御史。故事御史有所执讯不具狱以移刑部刑部狱具不复牒报。恩请尚书仍报御史。诸曹郎讙谓御史属吏我。恩曰:“非敢然也。欲知事本末得相检核耳。”尚书无以难。已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置之辟。
十一年冬彗星见诏求直言。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 帝得疏大怒逮下锦衣狱究主使名。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
明年春移恩刑部狱。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致之死。尚书王时中等言:“恩疏毁誉相半非专颂大臣宜减戍。”帝愈怒曰:“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徒以大礼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时中乃欲欺公鬻狱耶?”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
比朝审鋐当主笔东向坐恩独向阙跪。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卒呵之恩怒叱卒卒皆靡。鋐曰:“汝屡上疏欲杀我我今先杀汝。”恩叱曰:“圣天子在上汝为大臣欲以私怨杀言官耶?且此何地而对百僚公言之何无忌惮也!吾死为厉鬼击汝。”鋐怒曰:“汝以廉直自负而狱中多受人馈遗何也?”恩曰:“患难相恤古之义也。岂若汝受金钱鬻官爵耶?”因历数其事诋鋐不已。鋐益怒推案起欲殴之。恩声亦愈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引大体为缓解。鋐稍止然犹署情真。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又明年行可上书请代父死不许。其冬事益迫行可乃刺臂血书疏自缚阙下通政使陈经为入奏。帝览之恻然令法司再议。尚书聂贤与都御史廷相言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乃言恩情重律轻请戍之边徼。制可。遂遣戍雷州。而鋐亦后两月罢矣。
越六年遇赦还。家居专为德于乡。穆宗即位录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即家拜大理寺丞致仕。复从有司言旌行可为孝子。恩年八十一卒。
(选自《明史》有删减)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御史有所执讯讯: 审问 |
B.不复牒报牒: 文书 |
C.非专颂大臣颂: 赞扬 |
D.请戍之边徼徼: 边关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恩“刚烈正直”的一组是
①恩请尚书仍报御史
②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
③患难相恤古之义也
④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
⑤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⑥家居专为德于乡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③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恩在任南京御史时处理案件不依惯例引来官员们的非议但冯恩认为应该了解事情原委尚书也无话可说。 |
B.十一年冬皇帝下书诏求直言冯恩上书指出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使这三人被抓入狱。 |
C.冯恩在接受汪鋐的审讯时立而不屈斥责汪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言辞激烈。百姓都称他是“四铁御史”。 |
D.冯恩被判死刑其子上血书代父受刑。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前替冯恩说情最终免除冯恩死刑遣戍边徼。 |
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
(2)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
(3)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恩上言:人臣进言甚难明诏令直谏又诋之为邪徒安所适从哉此非陛下意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说者阴抵之耳今世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已难乎其忠直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一刘焕,字德文,中山人。宋末起兵,城中久乏食,焕尚幼,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醲厚者供其母,乡里异之。稍长就学,天寒拥粪火读书不怠。登天德元年进士。调任丘尉。县令贪污,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调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悦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至是,始重之。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北京警巡使。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自是,众皆畏惮,毋敢犯者。召为监察御使,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其靴镫,曰:“我欲复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焕奏曰:“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若青铜可铸,历代无缘不用。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从之。
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以廉升郑州防御使,迁官一阶,转同知北京留守事。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希恩赏,焕所部惟平治端好而已。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卒。(选自《金史》卷一二八)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里异之异:认为与众不同 |
B.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杖:用棒子打 |
C.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摄:干涉 |
D.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嘉:赞美 |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刘焕本性正直、为官爱民的一组是()
①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醲厚者供其母。
②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
③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
④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
⑤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
A.②③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丘县令贪赃,刘焕常常规劝他。刘焕任官期满时,县令举杯向他道谢说:“县尉清廉谨慎,使我的考核得以通过。”
B、仆散忽土召刘焕前去,刘焕不但没有去,反而公开这个绦结工的罪行,并予以鞭答。石琚虽然不高兴,认为刘焕只做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但后来认识到刘焕的才能,并开始重用他。
C刘焕受朝廷征召为监察御史,北京的父老数百人拦住不让走,有的人躺在他车下,有的人拉住他的靴镫,说:“我们想再留您任官一年,却不能做到。”
D自从代州有关部门和官吏以五五或四六的比例搀杂青铜铸钱,使青铜和黄铜杂揉在一起,目的在于省铜并且容易铸。从此以后,民间常偷着铸钱,被治罪的人很多,这不是朝廷的本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王政,辰州熊岳人也。其先仕渤海及辽,皆有显者。政当辽季乱,浮沈州里。高永昌据辽东,知政材略,欲用之。政度其无成,辞谢不就。永昌败,渤海人争缚永昌以为功,政独逡巡引退。吴王阇母闻而异之,言于太祖,授卢州渤海军谋克。从破白霫,下燕云。及金兵伐宋,滑州降,留政为安抚使。前此数州既降,复杀守将反为宋守,及是人以为政忧。政曰:“苟利国家,虽死何避。”宋王宗望壮之,曰:“身没王事,利及子孙,汝言是也。”政从数骑入州。是时,民多以饥为盗,坐系。政皆释之,发仓廪以赈贫乏,于是州民皆悦,不复叛。傍郡闻之,亦多降者。宋王召政至辕门,抚其背曰:“吾以汝为死矣,乃复成功耶。”慰谕者久之。天会四年,为燕京都曲院同监。未几,除同知金胜军节度使事。改权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兼掌军资。是时,军旅始定,管库纪纲未立,掌吏皆因缘为奸。政独明会计,严局鐍,金帛山积而出纳无锱铢之失。吴王阇母戏之曰:“汝为官久矣,而贫不加富何也?”对曰:“政以杨震四知自守,安得不贫。”吴王笑曰:“前言戏之耳。”以黄金百两、银五百两及所乘马遗之。六年,授左监门将军,历安州刺史、檀州军州事、户吏房主事。天眷元年,迁保静军节度使,致仕卒,年六十六。(选自《金史》卷一一八)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当辽季乱,浮沈州里浮沈:埋没 |
B.是时,民多以饥为盗,坐系坐:因此 |
C.未几,除同知金胜军节度使事除:任命 |
D.致仕卒,年六十六致仕:从官任上退休 |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政的材略的一组是()
①渤海人争缚永昌以为功,政独逡巡引退。
②吴王阇母闻而异之,言于太祖,授卢州渤海军谋克。
③宋王宗望壮之。
④政从数骑入州。
⑤政独明会计,严局鐍,金帛山积而出纳无锱铢之失。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永昌占据辽东地区,他知道王政有才智胆识,想任用他。王政认为他不会成功,辞谢不赴任。 |
B.先前,很多州投降后,州民又杀掉守将,挂上宋朝的旗帜。这时,人们都为王政担忧,王政说:“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被杀而死,又怎么能逃避呢?” |
C.当时,军事行动刚刚停息,仓库没有制度,掌管仓库的官吏趁机作奸犯科。王政到任后,明确会计制度,严格物资进出,库中金、帛虽然堆积如山,但进出物品却无丝毫差错。 |
D.吴王听出王政回答的话里有一些幽怨,就笑着解劝说:“刚才说的只是个玩笑。”并且还把一百两黄金、五百两白银以及自己所乘的马送给了王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李晏,字致美,泽州高平人。性警敏,倜傥尚气。皇统六年,登经义进士第。会海陵方营汴京,运木于河,晏领之。晏以经三门之险,前后失败者众,乃驰白行台,以其木散投之水,使工取于下流,人皆便之。时方议郊礼,命摄太常博士,俄而真授。后世宗谓侍臣曰:“翰林旧人少,新进士类不学,至于诏赦册命之文鲜有能者,可选外任有文章士为之。”左右举晏,于是召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少卿。
会朝士以病谒告,世宗意其诈,谓晏曰:“卿素刚正,今某诈病,以宰相亲故,畏而不纠欤?”晏跪对曰:“臣虽老,平生所恃者,诚与直尔。百官病告,监察当视。臣为中丞,官吏奸私则当言之。病而在告,此小事臣容有不知,其畏宰相何图焉。”既出,世宗目送之,曰:“晏年老,气犹未衰。”一日,御史台奏请增监察员,上曰:“采察内外官吏,固系监察。然尔等有所闻知,亦当弹劾。况纠正非违,台官职也,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顾谓晏曰:“豳王年少未练,朕以台事委卿,当一一用意。”
初,锦州龙宫寺,辽主拨赐户民俾输税于寺,岁久皆以为奴,有欲诉者害之岛中。晏乃具奏:“在律,僧不杀生,况人命乎!辽以良民为二税户,此不道之甚也,今幸遇圣朝,乞尽释为良。”世宗纳其言,于是获免者六百余人。故同判大睦亲府事谋衍家有民质券,积其息不能偿,因没为奴,屡诉有司不能直,至是,投匭自言。事下御史台,晏检擿案状得其情,遂奏免之。
章宗立,晏画十事以上。又奏“乞委待制党怀英、修撰张行简更直进读陈言文字,以广视听”。皆采纳之。以年老乞致仕,改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越二年,复申前请,授沁南军节度使,久之,致仕。上念其先朝旧人,复起为昭义军节度使。明昌六年,归老,得疾。承安二年卒,年七十五,谥曰文简。《金史·列传第三十四》(有改动)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摄太常博士摄:代理 |
B.屡诉有司不能直,直:正直 |
C.晏检擿案状得其情案:查证 |
D.晏画十事以上画:筹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李晏“警敏”和“刚正”的一组是()
A.登经义进士第曰:“晏年老,气犹未衰。” |
B.以其木散投之水此小事臣容有不知,其畏宰相何图焉 |
C.召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少卿朕以台事委卿,当一一用意。 |
D.百官病告,监察当视今幸遇圣朝,乞尽释为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请求增加监察员的人数。世宗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其实世宗注重的是监察员的人品修养和尽职尽忠的精神,所以世宗说:台官的职责就是纠正别人的过失,如果自己还不能正身,就不能够正人。 |
B.已经过世的同判大睦亲府事的谋衍的家里有百姓的债券,利息积累下来已经无法偿还,因此这样的百姓就沦为奴仆。 |
C.李晏又上奏说:“请求委任待制党怀英、修撰张行简担任进读陈言文字的官职,以此开阔大家的视听,使人都知道皇上的圣明。” |
D.越二年,复申前请,授沁南军节度使,久之,致仕。上念其先朝旧人,复起为昭义军节度使(翻译)李晏重申以前的请求,却被授予沁南军节度使,过了很久,才准许退休。皇上考虑到他是先朝旧臣,又起用为昭义军节度使。这都表现了朝廷对李晏的才能、品行和忠诚的高度赏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马琪,字德玉,大兴宝坻人。正隆五年擢进士第,调清源主簿,迁永清令。永清畿县,号难治,前令要介有能声,琪继以治闻。补尚书省令史,以永清治最,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兴中府治中,召为户部员外郎,改侍御史。
世宗谓宰臣曰:“比者马琪主奏高德温狱,其于富户寄钱事皆略不奏。朕以琪明法律而正直,所为乃尔,称职之才何其难也?古人虽云‘罪疑惟轻’,非为全尚宽纵也。”寻转左司员外郎,扈从东巡,迁右司郎中,移左司。后授吏部侍郎,改户部。
章宗即位,除中都路都转运使。时户部阙官,上命宰臣选可任者,或举同知大兴府事乌古孙仲和,上曰:“仲和虽有智力,恐不能主钱谷。理财安得如刘晏者,官用足而民不困,唐以来一人而已。”或举琪,上然之,曰:“琪不肯欺官,亦不肯害民,是可用也。”遂擢为户部尚书。久之,削官一阶。初,琪病告,近侍传旨,不具服曳履而出,有司议当徒二年,减外犹追官解任。大理少卿阎公贞以为琪本荒遽失措,与非病告有违不同,宜减徒二年三等论之。上从公贞议,任职如故。
明昌四年,拜参知政事,诏谕之曰:“户部遽难得人,顾无以代卿者,故用卿晚耳。”一日,上谓琪曰:“卿在省久矣,比来事少于往时何也?”琪曰:“昔宰职多有异同,今情见不同者甚少。”上曰:“往多情见为是耶,今无者为是耶?”琪曰:“事状明者不假情见,便用情见,亦要归之是而已。”五年,河决阳武,灌封丘而东,琪行尚书省事往治之,讫役而还。迁中大夫。承安元年,北边用兵,而连岁旱,表乞致仕,不许。明年,出镇安武军,致仕,卒。子师周,阁门祗候,当给假,以闻。上悼之,以不奏闻责谕有司,后二品官卒皆具以闻,自琪始。《金史·列传第三十三》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者马琪主奏高德温狱狱:案件 |
B.非为全尚宽纵也尚:崇尚 |
C.有司议当徒二年徒:判定徒刑 |
D.比来事少于往时何也比:比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马琪“以治闻”和“明法律而正直”的一组是()
A.以永清治最,授同知定武军节度使事其于富户寄钱事皆略不奏 |
B.寻转左司员外郎,扈从东巡,事状明者不假情见,便用情见, |
C.表乞致仕,不许琪不肯欺官,亦不肯害民 |
D.昔宰职多有异同,今情见不同者甚少近侍传旨,不具服曳履而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宗选拔户部官吏,有人推举乌古孙仲和。但章宗没有任用他,原因是章宗认为他没有理财的能力,不能使朝廷费用充足、百姓免于贫困。 |
B.翻译减外犹追官解任。大理少卿阎公贞以为琪本荒遽失措,与非病告有违不同,宜减徒二年三等论之。上从公贞议,任职如故。 |
C.明昌四年,朝廷授予马琪拜参知政事的官职。并下诏申明:户部这样的官职很难得到合适的人选,只是没有用来代替你这样的官吏的人,所以在你这么大岁数时才任用为此官。 |
D.马琪死后,应该给他的儿子放丧假,于是就上报朝廷。直到此时皇上才知道此事,哀悼马琪,责怪有司不奏报这事,以后二品官死了都要上报给皇上,就是从明确之死开始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也。性沉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诸城主簿。由泗州榷场使补尚书省掾,除兴平军节度副使,入为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伯达上书谏曰:“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书奏,不报。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时章宗初向学,伯达以文行知名,选为侍读,居无何以忧去。会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伯达行义,起为同知西京路转运使事,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
先是,右丞相襄奏移贺天寿节于九月一日,伯达论列以其非时,平章政事张汝霖、右丞刘玮及台谏亦皆言其不可,下尚书省议,伯达曰:“上始即政,当行正信之道,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因陈正名从谏之道。升尚书刑部郎中。上问群臣曰:“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伯达对曰:“布德流化,必自近始。请罢畿内采猎之禁,广农郊以示敦本,轻币重谷,去奢长俭,遵月令开籍田以率先天下,如是而农不劝、粟不广者未之有也。”是时,采捕禁严,自京畿至真定、沧、冀,北及飞狐,数百里内皆为禁地,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累迁刑部侍郎、太常卿,拜安国军节度使,未几,改镇安武。
尝使宋回,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其妻傅氏言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仍以金银还之,傅泣请,弗许。傅以伯达尝修冀州学,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有司具以闻,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金史·列传第三十四》(全文节选)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阅岁:过了一年 |
B.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务:致力于 |
C.民有盗杀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及:等、等到 |
D.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贤:认为贤惠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路伯达“远识”和忠诚的一组是()
A.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
B.伯达论列以其非时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 |
C.因陈正名从谏之道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 |
D.布德流化,必自近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伯达以文章才华出众、品行高洁而出名,所以在时在章宗刚刚开始学习时,就被选为侍读,但是任职不久不知因为什么而离去了。 |
B.路伯达有高尚的品行和忠贞的义节,因而被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荐。于是皇上起用路伯达为同知西京路转军使事,征召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并命令他和张行简进读上奏的文字。 |
C.路伯达处理政事时见解高远而深刻。当皇上问他如何才能国富民强时,他回答说:应该首先解决眼前最突出的主要矛盾。请求废除京畿内打柴打猎的禁令,扩大农民可以耕作的田土,轻钱重粮,除去奢侈培育节俭,遵从时令,开垦田地,做天下的表率。 |
D.路伯达的妻子傅氏哭着请求不要把捐赠给边用的钱退回来,这是从侧面表现路伯达忠诚的节操,并通过傅氏之口补叙了路伯达开学教民的远识和良苦用心,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