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年感
梁衡
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 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 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地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 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 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 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 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悄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 散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 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 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 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綿,浸在知 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转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 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都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 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不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回顾了“年”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的印记,浅浅的一痕――少不更事的经历,重重的一笔――-珍惜分分秒秒的收获。 |
B.作者从虚到实,由事及理,先回忆“年”给自己留下印记的故事,然后阐述自己对“年”的理性思考,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
C.作者举牛顿用年换“万有引力”,哥白尼用年换崭新的日心说,两个整合意在阐明聪明的哲人会做买卖,用时间换取人生的成功。 |
D.本文语言风格从整体上讲,既生动优美又诙谐风趣,如“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即为一例。 |
E.文章开头写“我却暗暗诅咒年”,结尾又说“我不该诅咒年”,这看似矛盾,实则欲扬先抑,前后对照,突出我对“年”的思考。第一段“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此句精妙而富有情趣,请加以赏析
本文作者对“年”有哪些深切的感悟?请结合文章做一概括。
孔子认为“四十不惑”,有他的道理,作者却认为“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怎样理解作者的这句话?结合文意并联系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灵魂的巢
冯骥才
①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子。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
②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一点点愈来愈近。一次一位生活杂志的记者要我为“家庭”下一个定义。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静谧而安详。我不禁说:“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③我的故乡给了我的一切。
④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以及意外的灾难。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我还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都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做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做贵人。然而,就是在这样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我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⑤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一处街角,一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使我陡然“看见”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全装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⑥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马赛。中国驻马赛的领事对我说,这儿有位姓屈的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待与屈先生一见,情不自禁说出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惟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劲儿扑入心头。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路上,说得净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亲热与忘情?
⑦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因子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的原故。我把它们看做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决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⑧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我是否还一直生活在这里尚不得知。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仅因为天津是我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
(选自《大家文丛·冯骥才》有删减)作者为什么“喜欢在夜间回家”?
作者在文中写了在法国马赛的经历,请分析其作用。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天津是我出生地——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
E.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也会出粗俗之作。 |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 |
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
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美】沃伦·巴菲特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这个决定让我再十分开心。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仙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作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他们对贫乞者的接济和给联合之路劝募协会的捐款,意味着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相比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有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对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来说,从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师益友处获得教益,远比得到一张支票更珍贵。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这些钱将不会用做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这一项捐赠行动不会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波及我的子女。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个人财富以供支配,未来还会获得更多。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也对社会颇有回馈。我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它已满足了我对生活的任何需要。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我的财富还要拜以下三点所赐:生在美国,一点幸运基因,以及广泛的兴趣。我和我的孩子都有幸赢得了我所说的“卵巢彩票”——以我为例,20世纪30年代能能够出生在美国的几率是30:1,加之作为一名白人男性,我得以规避社会上许多不可逾越的障碍,而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间或产生扭曲结果的市场体系里,不得不说我的幸运更为凸显出来。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我和我的家人不会为我们的非凡好运感到罪恶,相反,我们充满感恩。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然而,剩下的99%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福祉产生莫大影响。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这份捐赠誓言,就是我们踏上慈善之路的开始。第10自然段画线句子中“有幸……卵巢彩票”是什么意思?
根据全文信息,概括说明巴菲特为什么要捐掉99%的财富。
根据文意,结合现实说说巴菲特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富豪们学习的。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②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
③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④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⑤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⑥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⑦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续我的梦。
⑧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⑨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选自《迟子建散文自选集》,有删改。)请分别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⑴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⑵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并归纳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
最后两段都写到了“我的世界下雪了”,请结合全篇简析它的不同含义。
“书法教育”,只练一首唐诗?
周斌李荣安
随着“国学热”不断升温,人们在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也在重新认识传统教育的人文价值,而书法教育正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学年开始,写字(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说明书法教育再次得到了重视。
许多家长和学生有接受书法教育的愿望和热情,但应试教育和“应赛教育”的功利倾向,导致了一些认识和做法上的偏差。比如很多人以为书法教育只是单纯的写字技法训练,把学习书法当作学一技之长,目标是让孩子在比赛中获奖,却忽视甚至无视书法的文化内涵。一些书法培训班的学生,一学期甚至几年都在练习写同一首唐诗,好去参加比赛。
其实,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教育是一门承载汉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学科,不应止于竞技需求,也不应止于艺术追求,而应该“藉于技、借乎艺而达乎道”,应该十分关心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精神灵魂养成。端正对于书法教育意义的认识,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西方笔迹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发现,汉字属于“复脑文字”,书写汉字有助于左右半脑功能的协调发展;一代又一代人书写汉字,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功能“和谐”的脑,训练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能力。长期书写汉字对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价值。
智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机能。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的总体智力是由8种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智力构成的。而我们在两年的书法教育追踪研究中发现,参与实验的学生,在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和言语智力、数学智力和内省智力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书法练习对人的个性、气质、情绪的影响很大。实验数据表明,它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激活认知、加强知觉敏感性等作用,并且可以降低焦虑水平,对人的情绪状态有积极影响。书法练习过程中,人一般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这种状态对培养人的情绪稳定性和温和的性情、锻炼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减轻学生因升学压力引发的焦虑浮躁心态有积极影响;另一种是炽情态,这是一种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舒缓压力、宣泄焦虑的方式,调整好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中国的传统教育非常注重书法教育,固然有科举考试时以一手好字赢得印象分的功利目的,也把它作为教人识字、写字的途径,但真正的有识之士更看重书法的文化内蕴,看重书法练习和鉴赏过程对人成长的有益影响。古代书论,历来重视把人格内涵作为品评书法的切入角度,要求学书者在追求技能、艺术完善的同时,还必须追求并完成自我人格的修炼,所谓“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书法对人格的观照,最典型的例子当数颜真卿及颜氏书法。近代社会,蔡元培、鲁迅、晏阳初、梁漱溟等前辈大力倡导美育教化价值。上世纪20年代,晏阳初倡导并实验平民教育,其中的“开发脑矿”教育尤其重视“文艺教育救愚”,他主张文艺教育需从文字与艺术教育着手,识字能让人获得求知工具,而艺术能使人获得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相当的欣赏能力——以文字的智育与艺术的美育结合而论,书法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功能。
若说写字的实用性,用文字记录语言只要快捷、清晰即可,如今电脑打字可以做得更好;然而,电脑打字缺少人在书写过程中识记字形、创造美的自信和愉悦,难以获得审美体验。由书法教育升华的艺术审美,是敲打电脑键盘无法达到的。而且调查显示,参加了一段时间书法练习的学生,在获得书写技能的同时,更获得了书法中人文精神的体验,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因此有了相应进步。从教育的角度看,书法教育非但不可废弃,更需重视和强化。
当代的书法教育,不能简单沿用写字技法训练和艺术修养培养的传统模式,而应该着眼人的发展:既以知识获得为基础,更以书法历史文化陶冶为重点;既有技法训练,更有审美赏析;既使技能渐进,更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当我们把书法教育从写字训练提升为育人的又一载体,从书法爱好者的艺术技能养成普及为人人接受的教育,从参赛获奖的功利目的引导至学生素质教育,它就一定能得到全新的发展,同时促使人们对书法教育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选自《文汇报》,有删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书法教育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写汉字、止于竞技需求,而是一门承载汉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学科。 |
B.无论是书法练习中的虚静态还是炽情态,都能够对人的情绪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
C.古代的书法评价,历来重视把人格内涵作为品评书法的切入角度,要求学书者必须追求并完成自我人格的修炼,而不太看重技能、艺术的完善。 |
D.晏阳初主张文艺教育需从文字与艺术教育着手。他认为,只有重视书法教育,才能实现这种主张,因此书法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功能。 |
E.在资讯非常发达的今天,从实用性来看,电脑打字更加快捷、清晰,可以做得更好,但是,电脑打字仍然不能代替传统书法。下列对“书法教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法教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
B.书法教育在重视竞技需求、艺术追求的同时,还应该十分关心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精神灵魂养成。 |
C.当代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写字技法训练和艺术修养培养。 |
D.传统书法教育虽然有功利目的,但还是很看重书法练习和鉴赏过程对人成长的有益影响。 |
根据文意,书法教育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结合全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发展当代的书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