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古代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简述题(任选一题作答,100字左右 8分)
(1)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叛逆的典型。
(2)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 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 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助。女囚因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鞅曰:“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罚重,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故兴国行罚。”(《商子》)
在为政问题上,孔子与商鞅的主张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主张。
孔子:商鞅:
请对孔子和商鞅的主张作简要评述。
答: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子夜》中第一次工潮时,工人拥护的哪一位领导者?屠维岳是如何离间她与工人的关系的?结果如何?请回答。
(2)、简述冯云卿所设的“美人计”及结果。

(万章)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受之,暴①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②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注】①暴:公开介绍。②而:如果。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于得天下这件事心存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C.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是伟大的尧。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孟子引用《太誓》里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阐明的是什么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11)
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在治国的三个条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中,老百姓信任是最重要的。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靠杀戮,而应该讲究道德教化,以身作则引导百姓向善。
C.孔子以“风”和“草”的关系作比,说明统治者不能高高在上,欺压百姓。
D.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建立正常的秩序,从国君到臣民都应该自觉地讲究礼节。

上面选段不同的回答中分别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