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
|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
|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
|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历史上,日本占据中国台湾的时间是
| A.1895—1945 | B.1895—1949 |
| C.1937—1945 | D.1937—1949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
|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
| A.出席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
| B.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
|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D.规定新中国的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诞生 |
|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
《全球通史》指出:“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 B.进行武装起义 |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